‘望帝春心托杜鹃’有什么典故?
“望帝春心托杜鹃”的典故:出自: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“杜宇称帝,号曰望帝。……其相开明,决玉垒山以除水害,帝遂委以政事,法尧舜禅授之义,遂禅位于开明。帝升西山隐焉。时适二月,子鹃鸟鸣,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。
根据今日头条官方资料,元好问的诗句望帝春心托杜鹃引用了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典故,是李商隐的代表作《锦瑟》中的名句。是借瑟以隐题的一首无题七言律诗。
“庄生晓梦迷蝴蝶,望帝春心托杜鹃”用了《庄子》的一则寓言典故,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,栩栩然而飞,浑忘自家是“庄周”其人了;后来梦醒,自家仍然是庄周,不知蝴蝶已经何往。
每到清明、谷雨、立夏、小满,就飞到田间一声声地鸣叫。人们听见这种声音,都说:这是我们的望帝杜宇啊!于是相互提醒:是时候了,快播种吧。或者说:是时候了,快插秧吧。人们因此又把杜鹃叫做杜宇、子规、催归。
杜魄、杜宇魄、蜀王魄、蜀帝魂、古帝魂、蜀鸟、蜀魄、蜀魂、蜀鹃”等,都是源自这个故事。而用“望帝啼鹃”比喻冤魂的悲鸣;“杜鹃啼血、子规啼血”等指杜鹃鸟的哀鸣,并表哀怨、愁思之意,也由此而来。
望帝是怎么化为杜鹃的?
1、望帝化做杜鹃是一个神话传说。在古代神话中,蜀王杜宇(即望帝)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,自己隐居山林,死后灵魂化为杜鹃。扩展 传说在周朝末期,伟大的蜀王杜宇称帝,号望帝。当时有个死而复生的人鳖灵当了宰相。
2、望帝去世后,灵魂化成杜鹃。他生前爱护人民,死了仍然惦念百姓的生活,每到清明、谷雨、立夏、小满,就飞到田间一声声地鸣叫。人们听见这种声音,都说:“这是我们的望帝杜宇啊!”于是相互提醒,是时候了,快播种吧。
3、”传说蜀国的杜宇帝因水灾让位于自己的臣子,而自己则隐归山林,死后化为杜鹃日夜悲鸣直至啼出血来。 大致是说望帝那美好的心灵和作为可以感动杜鹃。
望帝为什么又化做杜鹃呢?
1、望帝化做杜鹃是一个神话传说。在古代神话中,蜀王杜宇(即望帝)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,自己隐居山林,死后灵魂化为杜鹃。扩展 传说在周朝末期,伟大的蜀王杜宇称帝,号望帝。当时有个死而复生的人鳖灵当了宰相。
2、劝丛帝改邪归正。这句话出自国学《望帝啼鹃》中,原句为望帝是怀着懊悔郁郁病故的,望帝死后,化作杜鹃,叫声十分哀怨凄苦,直至啼出血来,劝丛帝改邪归正。
3、后来,望帝杜宇逝去,但他的魂魄不忍离开蜀地人民,于是化身为鸟,昼夜鸣叫,声音凄切。川中人民没有忘记他们的君主,把这种鸟叫作“杜鹃”,以表达对望帝杜宇的怀念。
4、人们因此又把杜鹃叫做杜宇、子规、催归。远古时代的蜀国,第一个称王的,是蚕丛。他曾经教导当地百姓如何养蚕。在蚕丛的带动下,四川的养蚕业逐渐发达起来。蜀字的本义,就是蚕的意思。
5、望帝修道,处西山而隐,化为杜鹃鸟,或云化为杜宇鸟,亦曰子规鸟,至春则啼,闻者凄恻。”其后,陈陈相因,散见于历代的志书,连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都援引曰:“人言此鸟,啼至血出乃止。
6、子鹃即杜鹃,又名子规。出处 望帝春心托杜鹃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《锦瑟》。“望帝春心托杜鹃”诗句原文 《锦瑟》唐代·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,一弦一柱思华年。庄生晓梦迷蝴蝶,望帝春心托杜鹃。
杜鹃花的外貌?搞篇文章来!!
杜鹃花的主干十分粗壮,上面分了许多小杈儿,上面长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叶子,尤其是在鸟语花香的春天里,它的身上长满了五颜六色的小花,美丽极了,也显得更加生机勃勃了。
叫醒了一大片、一大片沉睡中的杜鹃花,杜鹃花便争奇斗艳地开了,有红艳艳的、有***嫩的,可美了。
粉红色的杜鹃花错落在“绿宝石”林中,花瓣一般是5片—11片,花里面染上了紫红色,有如一只只紫红色的小虫在爬。花里面还有几根细细的,水灵灵的长条,上面长着一个小黑点,活像蚂蚁的触角。
东鹃:即东洋杜鹃,来至日本:体形较小,分枝较散,叶色较淡,开花较早。花色多种,着花繁密,花朵较小,单瓣或套瓣,少有重瓣。 毛鹃:即锦绣杜鹃和映山红。体形高大,生长健壮,幼枝密备有棕色刚毛,叶片粗糙多毛。